A STAR IN THE SKY

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

大龍峒保安宮--保生文化祭


最近是保生大帝生日,過去在高雄市的保安宮就是座落在高雄醫學大學旁邊,大家都知道這兒以烤香腸聞名,每到下午廟庭前的空氣中總是瀰漫著烤香腸的味道,老實說這麼久了我一直以為保生大帝跟祝生娘娘一樣,就是管"生小孩"那方面的事,所以求子可能要找他。最近我發現我一直都搞錯了,原來保生大帝是位"醫神",本姓吳,又稱吳真人或是大道公,相傳是宋朝年間得一位懂很多醫術的人,難怪國考前只要有去拜他的都有過。

台北的保安宮在大龍峒,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,在現在的圓山這一帶。清代乾隆初年,同安籍移民入墾台北大龍峒地區,由故里白礁慈濟宮分靈保生大帝神像來臺灣,1755年(乾隆二十年)建廟,1805年(嘉慶十年)遷於現址建廟,這裡的大龍峒保安宮建於清朝初期,後來又經過多次修建,最近一次翻修是在西元1995年歷時7年的時間,由民間自行出資整修重建,花費二億多的修繕經費。並且獲得得行政院文建會文馨獎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總部「二○○三年亞太文化資產獎」。

現在這裡是國家二級古蹟,每年3-6月都會舉辦"保生文化祭",由文建會和台北市文化局舉辦,辦的越來越有聲有色,每個星期六、日都有歌仔戲的演出,我利用這個星期日帶著我的canon 40D去走走,戲棚下人山人海,坐在塑膠四腳椅上,看著台上歌仔戲的演出,回味以前參加廟會時的情景,還有小時候跟阿嬤一起看楊麗花時耳邊的熟悉曲調。

--正殿前庭

--和上一張相同地點,這麼美的燈光,還是喜歡拍些失焦照
不只如此,晚上的大龍峒保安宮看起來格外的吸引人,這裡的建築充分地融合藝術之美,宮裡面每一盞燈似乎都是精心設計,可見當時重建時設計師與工匠們所下的苦心。

--正殿
這是我與大龍峒保安宮的第一類接觸,拍了2個多鐘頭還不過癮,下一次如果還有機會我還要再去拍。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到我Flickr的相片集看看。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sky126/sets/72157604537255933/

沒有留言: